
引言:一次朋友圈引发的行业震动
2025年3月21日,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则动态引发全网热议。他首次披露,2023年京东已有1200多名快递员退休,每人可领取数十万元公积金,每月平均退休金达5350元,并享受医保全覆盖。
这一数据的公开,不仅展示了京东对基层员工的长期保障承诺,更将快递、外卖等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问题推向公众视野。刘强东在文中强调:“企业的利润和市值不应建立在底层劳动者无保障的生活之上。”这既是对京东17年实践的总结,也是对整个行业的呼吁。


一、从“生存挣扎”到“万份保障”:京东的17年坚守
2007年,京东年收入仅3000万元,却面临一个关键抉择:是否要为快递员全额缴纳五险一金?当时,部分员工希望多拿现金,但刘强东力排众议,提出由公司承担全部社保费用,最终获得全员支持。这一决定背后,是刘强东对“企业责任”的深刻理解。他坦言:“若只追求短期利润,京东可能活不到今天。”
坚持的成果在17年后显现:
• 退休保障规模化:2023年首批1200名退休快递员中,分拣员陈海彦工作15年后,每月可领5390元养老金,首笔到账金额达10780元;无锡001号快递员金宜财退休时公积金提取超20万元,月退休金5646元。
• 未来五年规划:京东人力资源部门预测,每年将有超万名蓝领员工退休,惠及上万个家庭。
• 福利体系扩展:除社保外,京东设立100亿元住房保障基金、1亿元员工子女救助基金,并提供免费宿舍、无息购房贷款等。
二、打破行业困局:从快递到外卖的“保障复制”
京东的保障模式正从物流向即时配送领域延伸。2025年2月,京东外卖上线后宣布两大突破:
1. 全职骑手“零成本参保”:与超1万名骑手签署劳动合同,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由平台全额承担,确保到手收入不减少。
2. 兼职骑手基础保障:即使非全职,也可享受意外险和医疗险,这在“零工经济”中属行业首创。
这一举措直击行业痛点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报告显示,仅38%的物流企业为基层员工完整缴纳社保。而外卖行业长期依赖众包模式,骑手社保覆盖率不足10%。京东的“成本全包”策略,不仅提升员工归属感,更通过稳定服务队伍优化用户体验,形成商业效率与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。
三、社会价值重构:企业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?
刘强东的发声,揭示了互联网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精耕细作”的转型趋势。他尖锐指出:“技术算法不应成为压榨底层劳动者的工具。”这一观点得到社会学者的认可,认为京东“用短期成本换长期生态”的模式,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。
更深层的意义在于:
• 推动政策完善:京东案例证明,平台经济完全有能力承担劳动者权益保障,倒逼其他企业跟进。
• 缓解社会焦虑:快递员退休金达城镇居民平均养老金水平(2024年全国月均3577元),为2亿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信心。
• 重塑商业文明:当企业社会责任从“选修课”变为“必修课”,社会价值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。
四、争议与挑战:京东模式的可持续性
尽管京东的实践广受赞誉,但质疑声依然存在:
• 成本压力:2024年京东净利润446亿元,为骑手缴纳社保预计年增数十亿支出,可能影响盈利。
• 行业适用性:中小物流企业难以复制京东的“重资产”福利模式,需探索差异化路径。
对此,京东回应将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化消化成本,例如智能调度系统降低配送损耗,外卖业务“0佣金”吸引40万家餐厅入驻,形成生态协同。
结语:一场关乎尊严的长期革命
刘强东曾说:“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,是企业家最大的成就。”从1200名退休快递员的公积金存折,到1万名外卖骑手的劳动合同,京东用17年证明:保障劳动者权益不是负担,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当更多企业加入这场“保障革命”,中国经济的韧性将不再依赖“人口红利”,而是迸发于“人的价值”。这或许正是刘强东所期待的——一个商业向善的新时代。
(本文数据综合自京东官方披露及公开报道,截至2025年3月22日)
商派官方订阅号
领取相关报告
近期文章
- 2024—2025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:破局、实践与未来展望——从政策到技术,解码企业转型路径
- 2024年「智慧零售全域数字化」榜单揭晓:麦当劳、周大福、奥乐齐、瑞幸咖啡、李宁等纷纷上榜
- 2025年中国高端家电品牌市场分析:海尔Haier、美的Midea、格力GREE三大本土品牌合计占据70%市场份额
- 德国百年高端电器品牌——美诺Miele与商派达成项目合作
- 深度剖析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:现状、趋势与投资机会
- 2025年制造行业移动端应用:数字化/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战场与未来机遇
- 破局与重构:解码中国企业跨境出海「产品力、供应链、技术力和渠道力」四位一体新引擎
- 深度解析DTC模式:中国消费零售行业的渠道变革与营销体系转型
相关文章
产品推荐
-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/多系统集成/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